发布时间:2024-08-17 21:46 | 作者: 五星体育直播在线观看
明天是2019年最后一个周日,同时也是2010年代的最后一个周日,觽堂大院将举办《
在2016年、2017年,“谷神变”先后以“城乡墟市”(第11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营造语法”(第四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大学美术馆)为题策划展览。
从一张源自 1933 年福建宁化的“借谷券”出发,“谷神变”项目持续通过一系列艺术展览与讨论活动,重识全球化贸易中的礼物关系。
谷神变第三回“田野会议”,是对第一回“城乡墟市”、第二回“营造语法”展览计划的延伸讨论,围绕当代社会的田野状态进行,已分别在厦门、成都、杭州举办圆桌会议。
“田野会议”所谓“田野”至少有三重意指:首先与粮食有关,从种子到土地,从神系到自然,探问农业流转中的叙事线索和生态境遇。其次,关乎个人或集体的经验与知识的生成状态。还有,信息时代每一寸土地都在成为数据,被感知、被看见、被分析,田野正在成为一种跨媒介的地方化网络。
“田野”,种植与荒芜一起到来的复合词语,既有序也无序。“田野”本身就内含了一个召集人与非人、社会与自然、此地与彼处、居住与闯入等诸多议案的临时地带。作为临时的提案展,也是紧急的议题会,“田野会议”基于地方工作与艺术实践的“新的劳动痕迹”进行演示与讨论,并尝试给出召集方式的提案。
我们想象之中、记忆之中以及劳作之中所置身的“田野”,正在被逐步抽空、置换和重构。随之而来的是,围绕地方的劳动与组织方式,或将被一次又一次地驱至经验贫乏与知识模糊的阴云之下。如何回应这变动难测中的“田野”?怎样面对这不可捉摸的“地方”?问题和答案在风中相互撞击,这会是一个临时田野,也会是一个临时集体。
本周日当天的议题会,也是这次《谷神变Ⅲ :田野会议》的重头戏。快跟堂主来看看,都有哪些议程吧!
14:00—14:10,谷神变小组《2019-2020:从田野会议到生态召集》
议题介绍中国乡村新篇是中央美院与荷兰AMO建筑事务所联合策划举办的展览,作为明年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的“乡村、未来”展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以独特的经济政治模型以及一系列的在乡村领域的实验使中国乡村在全球非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乡村新篇”装置旨在展现中国乡村发展的特征与路径:一个由政府和市场机制双重引导的数字化变革、农业技术创新、旅游和文化开发重新确立乡村的角色与乡村生活的可能性。
嘉宾简介史洋,荷兰注册建筑师,先后工作于荷兰UNStudio与OMA建筑事务所。现为hyperSity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任第四工作室合作导师。本科与研究生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并于2010年跟随雷姆.库哈斯先生在莫斯科Strelka媒体设计与建筑学院完成硕士后的研究工作。在俄罗斯期间致力于研究城市动态对设计现象的驱动关系,以莫斯科城市转型20年为研究对象,剖析标志性构筑物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联动关系。在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从始至终坚持跨领域的城市研究与建筑创作,装置作品“时间.空间”参加2004年北京首届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城市研究“欲望北京”参加2005年“北京/北京”国际艺术展。城市研究“Political Branding”参加2012大声展。装置作品“岭南乌托邦”参加2013年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首届当代艺术展。建筑研究“被遗忘的现代性” 参加2013西班牙塞戈维亚中国当代建筑展。建筑研究“百年意匠-吸收现代性”参与2014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作品。2016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共享.再生”任城市板块策展人。
议题介绍本讲旨在叙述近期出现在诸多国际展览中的“生态转向”,例如第11届台北双年展《后自然》(Post-Nature),第12届欧洲宣言展 “行星花园,孕育共存”(The Planetary Garden. Cultivating Coexistence)等,以及即将在发生在2020年的几个展览。讲座亦将叙述与之相关的“政治生态学”(Political Ecology),政治生态学着眼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人类世(Anthropocene)、人与非人(nonhuman)关系等话题,并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以及艺术界产生逐渐重要的影响。
嘉宾简介魏颖,是一位策展人、研究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 也是“泛生物艺术工作室”(PBS) 的创始人。她于2018年获得“Hyundai Blue Prize”(中国青年策展人艺术大奖), 她近期的研究及兴趣方向为后人类语境下的科技艺术,包括生物艺术、AI与生态艺术等。她策划的项目包括《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2019,现代汽车文化中心)、《抵抗的涌现:表象之眼》(2016,泰康空间)和《当形式不成为态度——生物学和当代艺术的相遇》(201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她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2019)、第一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技术伦理”(2016)和第二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后生命”(2018)等。她也是欧盟科技艺术奖STARTS的国际顾问(2019)。
议题介绍通过互联网,我们的生活的“田野”正在向虚拟空间延展:情感消费、粉圈文化、地域黑等网络生活现象也在不断重塑我们对城市的感知。我们开展大数据和互联网民族志研究,对虚拟田野中的新生活方式进行了观察与记录。
嘉宾简介张希煜,北京社区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总监,曾负责北京市“七有”“五性”大数据指标研究平台设计项目,北京市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指标编制等数据驱动规划项目。2017年以来主要进行心理学研究范式下的城市性格研究,城市泛文本数据挖掘,城市田野调查及社区侦探相关研究课题——对城市移民、消费文化、社区认同和虚拟亚文化课题进行过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之都、深圳双年展等展览展会活动。
议题介绍土地孕育了粮食,空气滋养了人体。过去40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运动。土地越来越“硬”,空气越来越“暗”。而自然像一台零件密切联系的机器,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基变则上空改。在目前的田野,土地与空气也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却不能被肉眼察觉。仪器是我们的眼睛,它们看到了土地对于阳光的反射,粮食对于养分的吸收,燃烧对空气中的看不见的粒子,等等。这些现象稍纵即逝,由仪器捕捉到,又由我们分析,却又好像从来就没发生过一样。
嘉宾简介冯立民,大气环境学博士在读,目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 (AI) 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2013至2018年主要是做野外科学观测项目。
17:00—17:30,李山(Alessandro Rolandi)《朝向一种社会感性/艺术,以及作为一种整体过程和经验的工作与生活》
议题介绍我想通过非正式的一次陈述和大家共同的探讨,向大家准确地介绍这十年来我们所做的田野实践、总结的方法论和通过位于北京和法国巴黎/戈内斯两地的阀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专业公司——伯纳德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社会敏感性研发部”合作的各类实验性的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思考。在长达十年的横向研究后,这个研发部门已完全融入了一个工业公司的职能结构,我们尝试向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其中的复杂性和多层次的动态、交互和事件,如此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从某一些程度上保证了我们得以不断实现各类艺术实践,并从中创造了一段充满了奇遇、不确定性和创造性,并富于社会政治性和人类协商的历史。
嘉宾简介李山(Alessandro Rolandi),1971年出生于帕维亚(Pavia)。2003年起生活工作于北京,有着新媒体和行为艺术家、电影导演、策展人、研究者、作家和讲者等多重身份。他的项目和作品利用社会介入和关系动力将艺术的含义进行拓展,这种多现实维度的突破性拓展不仅仅影响到传统艺术框架,及其空间场所,甚至冲击到艺术的阶层结构。2011李山在北京和巴黎的伯纳德控制设备工厂创建“社会敏感性研发部”,并担任“社会敏感性研究院” (SoSense)的创始人。李山的作品曾在威尼斯的Pecci博物馆,里斯本的FUSO影像艺术展,北京尤伦斯,罗马的MAXXI,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等地展出。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一起和堂主在觽堂大院体会一场关于“谷”的头脑风暴吧!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五星足球高清直播/五星体育直播在线观看 京公网安备 友情推荐: 五星足球高清直播 | 五星足球体育直播 | 五星体育直播在线观看